测试路上,无人驾驶小轿车在测试障碍、无人小巴在站点间穿梭、无人清扫车迅扫净一条条马路……这样的“未来场景”,在江宁开发区的江苏软件园内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而作为这些“未来场景”的缔造者,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的“野心”却不止于此,近期其“飞行汽车”研发团队又打开脑洞,为“打辆飞车上下班”的梦想探路。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CEO谈民强说:“首先要有梦想,然后一步步去实现!”
汽车“老兵”再出发
2020年6月29日,兵器装备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60亿元组建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队”,中汽创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沉甸甸的产业转型使命,被定位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前瞻、共性、平台、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致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汽车高科技研发企业。
今年,谈民强被任命为这个航母级项目的“掌舵人”,赴宁走马上任。翻看履历,这位“掌舵人”30多年的职业生涯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是行业见证者,更是建设者,曾担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
“我出生于1964年,父母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汽车人’,从小耳濡目染,造车的‘种子’早早在心中萌芽,一毕业就投身到汽车研发事业中。”谈民强笑言自己是“一辈子的汽车人”。“十三五”期间,他和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2002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东风雪铁龙爱丽舍车一经上市即“一炮打响”,并荣获“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决定“下半场”胜负的关键
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寻求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中汽创智从成立之初就围绕新能源汽车转型制定了三大发展方向,包括智能电动底盘、新能源动力、智能网联汽车,这恰恰是新能源汽车角逐的“下半场”。谈民强受命来宁,背后承载的期待不言而喻。
“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一日千里,创造了万亿级的市场体量,中汽创智必须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谋求自主可控。团队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去积累,积极去耕耘。”他说。
初到南京,谈民强身上的“闯劲”和“魄力”就给团队年轻人留下深刻印象。公司第一次全体会议,他就提到业务聚焦问题,随后便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司完成了一次蜕变,给团队注入了向前冲的力量。
助力“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
今年七月,工信部等五部门确定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力争到2026年实现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全域开放。
目前,江苏软件园已经完成了11.5公里的智能化道路改造,测试道路两边架设着智慧杆线,搭载了雷达、5G基站、高清摄像头、边缘计算等设备。
在测试路上奔跑的无人驾驶汽车也是“全副武装”,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车、路设备密切合作,确保无人驾驶车辆在繁忙的车流中游刃有余应对车辆插队、变道、紧急刹车等各种情况。
中汽创智研发的“宁小智”02小巴,是这条路上的“常客”。在小巴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共设置了8个激光雷达,以及1个前室、4个环室共5个摄像头,用于感知道路上的障碍物和信息。登上小巴,车上的“smart view”屏幕,实时显示着路面交通状态,不同颜色的色块代表了路边不同的障碍物。“目前,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经过了虚拟仿真测试、封闭道路测试,来到了进入第三个阶段,公开道路测试。” 中汽创智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组工程师吴迪介绍。
今天,车辆上的乘客互相打电话;明天,车辆与车辆之间会“打电话”
谈民强这样描绘未来城市的交通“图景”:今后红绿灯可以根据车流量来协调等待时间,汽车可以根据路况安排车速、车道,城市交通体系越来越聪明。他说,车路云一体化是通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自动驾驶。中汽创智将依托一系列核心技术,为南京打造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创新标杆城市全面赋能。
以“一根筋”的执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浪潮席卷而来,行业变革不可回避。从传统车企转换到新赛道,谈民强直言有压力,但并不害怕,主动“求变”,“这些年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人非常多,我的朋友圈都迅速变大了。挑战来了,那就迎接挑战!”
成为“向新者”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谈民强的答案是,思想理念上不保守。不仅要做地上跑的智能网联汽车,还要做在空中飞的汽车——近期中汽创智成立飞行汽车团队,引发业界关注。谈民强将飞行汽车划归为低空经济领域。他说:“目前飞行汽车有很多不同形态,虽然还不知道未来的终极形态是什么样?是不是分体式的?是三分体还是两分体?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梦想到2030年有可能实现,先划定示范区试飞,未来可为应急等特定行业服务。”
在中汽创智,创新不设“上限”。从传统车企转换到新赛道,谈民强也有自己的坚守。他常笑称自己有点“一根筋”,从担任项目负责人开发第一辆车起就是个“细节控”,不管是走进工厂车间还是参观车展,他都会习惯性用犀利的眼神查看各种小细节。“汽车制造容不得半点水分,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做就要做到位!”谈民强的“一根筋”背后,是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对事业的极致追求。
这样的“一根筋”也渗透于中汽创智的发展中,“安全底线”这一造车理念被严格执行。在中汽创智,试验是常态。一辆车之所以“聪明”,靠智能底盘集成,如果把智能汽车比作一个人,智能底盘就是人的大脑。智能底盘被研发出来之前,要经历数不清的台架实验、整套实验、耐久实验。
入冬,中汽创智的一支高寒试验团队又在准备汽车标定冬季试验。试验地点位于北纬53度的漠河,这里冬季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地方,风速达到每秒十米以上,极端环境考验汽车性能。
据介绍,汽车安全包括车辆安全和信息安全,南京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是当初中汽创智选址南京的重要原因。目前,中汽创智已经和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展开深入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行业发展一日千里,我们要快又不能乱。科技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纸面上的论文,而是要把纸上的成果变成可量产、可送上货架的产品,形成规模化大产业。汽车行业没有永远的专家,我们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谈民强说。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俞凡 张希 傅超杰 蒋卓欣 张露 孟勃翰 缪越 吴丛熙
监制:周长城
总监制:马正华 丁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