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中汽创智周年庆 | 业界大咖纵论氢燃料动力及固态电池技术与未来
中汽创智周年庆 | 业界大咖纵论氢燃料动力及固态电池技术与未来
2021年06月29日

  

  2021年6月22日,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周年庆典暨事业计划和产品发布会于南京市江宁区金鹰尚美酒店成功举办。庆典大会上,中汽创智正式发布了于智能底盘、氢燃料动力、智能网联三大业务领域的六大阶段性研发成果,并举行了与多家战略合作伙伴的签约以及联合创新平台的揭牌等系列活动。在氢燃料动力领域,中汽创智对外发布了120kW氢燃料电堆,并公开了100kW燃料电池系统、固态动力电池等下一阶段重磅产品的发布规划。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李泓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也在会上做了《新型电池技术推动电动中国战略发展》的主题报告,就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一方面,针对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需求,李泓研究员提出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另一方面,考虑到锂资源短缺及成本问题,中科院物理所已提前布局钠离子电池及其配套关键材料开发,并已初具规模。最后,李泓研究员预测,固液混合态动力电池可在2022年规模化生产,而全固态动力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产业化。

  

  当天下午,中汽创智举办的氢燃料动力及固态电池分论坛也在江宁区景枫万豪酒店顺利召开。论坛由中汽创智氢燃料电池首席科学家王英博士主持,中汽创智CTO周剑光博士、一汽研发总院李金成首席、一汽创新院曹礼军副院长、上海石化黄翔宇副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盛鑫军院长、南京石化袁晨副总经理、中际通联创始人吴问问女士,以及来自各知名高校、整车及电池企业、投资机构等的100余位行业代表出席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的来新民教授等9位行业专家,针对氢燃料动力和固态电池领域的诸多前沿、热点、重点问题,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

  

  作为论坛的首位演讲嘉宾,来新民教授向大家详细剖析了《车用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机遇与挑战》。首先,围绕重型商用车用大功率燃料电池的产业化问题,来新民教授明确指出功率密度的提高、可靠性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将是大功率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的三大挑战。而后,基于对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组件及规模化制备技术层面的具体问题的剖析,来新民教授系统的向大家讲述了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之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张剑波教授,与参会者们分享了他自己关于《日美欧中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状况比较与思考》。张剑波教授从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历程与现状、燃料电池汽车普及规划与技术目标、中国如何后来居上、汽车人心结这四大主题出发,详实比对了日、美、欧、中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规划与目标,阐明了各方的技术优势与战略重点,并针对实验室中材料创新与生产线上产品革新的乖离进行分析,对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方略提出极具参考性的意见。

  

  作为论坛的第三位分享嘉宾,来自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蔡蔚教授,通过其绘声绘色的演绎,将大家带入属于《电动化汽车的电驱动技术与产品》的科技王国。从电能清洁化与驱动电气化谈到电驱动总成,自稀土永磁电机聊至功率电子控制器,再加上打造未来电驱动全球竞争力的雄心壮志,蔡蔚教授层层递进的向大家介绍了电驱动系统产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在座的广大电池研发人员在电池系统搭车应用方面的视野与思路。

  

  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催化剂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其性能和寿命对燃料电池电堆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南京东焱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已有多年研发和产业化积累。在论坛上,东焱的顾军总经理,基于碳载体改性、高活性Pt/C催化剂和合金催化剂、低铂膜电极等多个维度,向与会者们分享了东焱关于《长寿命低成本催化剂及其在膜电极中的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经验。

  

  “固态电池究竟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特点及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实现电池体系的固态化?”带着这些行业热点问题,厦门大学的董全峰教授向大家系统讲述了《固态电池的机遇与挑战》,并指出界面问题乃是固态电池技术的核心问题。而后,结合团队在全固态微电池、固态锂电池、高比能锂硫/锂氧电池固态化、金属负极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董全峰教授提出了“全域性”界面,即应在分子/原子尺度解决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的界面接触问题,构建自愈合智能界面。

  

  第六位登场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彭林法教授,他从设计研发、工艺、生产制造等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团队在大功率轻薄金属双极板这一《车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探索。彭林法教授指出,现有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在设计与制造层面,仍面临诸多技术和工程难题亟待解决,而金属双极板的批量化制造和一致性控制将是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应用的关键点,未来可从物理设计方法和精密工艺控制技术等角度进行突破。

  

  在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体系中,硫化物电解质由于具有超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开发方向。对此,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吴凡博士,为大家准备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与关键材料研究进展》。吴凡博士分别从固体电解质的空气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成本、与正负极界面的兼容性,以及离子运输、热稳定性及热失控机理、全固态电池优化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自材料至界面、再到电芯的各项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以及其所在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接下来,来自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事业部的王建涛总经理,也将其主题报告聚焦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这一热点方向,主要是关于《高电导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规模化开发和应用》。王建涛总经理分享了国联研究院在高稳定性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研发及规模化制备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电芯的卷对卷制备和评测结果。此外,对于另一种潜在的卤化物型固体电解质材料,王建涛总经理也分享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研发成果。

  

  论坛的压轴报告由南京大学现代工程应用与科学学院的刘建国教授进行分享,他的演讲主题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铂、非铂催化剂》。低铂化、非铂化是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对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及产业化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刘建国教授及其团队在这一重点方向已有多年开发经验,此次他也基于高效微波法制备低铂催化剂、锚定法制备单原子非铂催化剂等多个主题与大家进行分享,为催化剂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多元思路。

  

  最后,王英博士对各位领导、专家、朋友的莅临指导和技术分享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中汽创智氢燃料动力及固态电池业务的发展。她指出,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伟大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汽创智将竭诚与行业内的伙伴寻求广泛合作,求专注、谋共赢,为国家能源战略添砖加瓦。